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效
本文转自:阳光报
陕西持续激发企业活力 不断提振市场预期
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效
阳光讯(记者 王怡平)9月25日上午,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“深化‘三个年’活动、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。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杨武民围绕“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加快营造高质量发展大生态”主题介绍有关情况。他表示,今年以来,全省上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,以政府更加有为促进市场更加有效,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,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持续激发企业活力,不断提振市场预期,有效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据悉,今年以来,全省上下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工作部署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,以政府更加有为促进市场更加有效,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,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有效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我省印发《陕西省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方案》,提出31项重点任务,统筹推进营商环境改革。省委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,指出我省营商环境“高、低、好、快、强”五字特点。省政府主要领导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改革牵头推进。省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,研究解决具体问题。各级各部门奋力改革攻坚,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取得的主要成效方面,我省“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”“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”等2项典型做法被通报表扬。西安市、宝鸡市、商洛市、汉中市、榆林市等市区7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;第二季度全省经营主体满意度达到94.5%。截至8月底,全省实有经营主体583.04万户,实有企业159.88万户。持续优化外资企业服务,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57家;围绕政务服务、监管执法、产权保护等10个领域,出台营商环境“小切口”改革创新试点《三年行动计划(2024~2026年)》,鼓励各市区开展创新探索试点,积极打造我省“1+10+N”改革创新体系。主要工作进展方面,我省围绕开放型经济、现代服务业、军民融合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分批次举办“政银企”对接会,今年以来全省共授予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240.18亿元,占合同总额的77.44%。支持供应商开展政府采购合同融资,为中小企业提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贷款7.12亿元。将市场监管领域准入准营事项合并成“一件事”,实行营业执照和许可证件“证照联办”,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。在全国率先出台《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的指导意见》,持续提升行政执法效能。优化用气报装,小型含外线施工及无外线施工用气报装时间分别压减到10个和3个工作日以内;截至8月底,省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率达到93.3%、环评办结率达到91.2%。对符合条件的文旅重点产业链企业,贷款出现不良的部分予以20%~50%的风险补偿,目前,全省处在竣工验收阶段的项目2287个,实施联合验收项目389个;上半年,34条重点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.06万亿元,占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5.9%,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55户、专精特新企业1126户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1户。指导各市(区)跟踪全省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“五经普”优质工业企业,完善重点企业培育库建设,截至目前,全省共有技能人才约558.76万人,高技能人才164.7万人。开展“守护知识产权”等执法行动;依托“陕企通”平台,发布政策10000余条,受理诉求8700余条。优化纳税服务,向企业推送22.52万条信用预警信息,帮助4.19万户企业及时纠正涉税问题。制定《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》《公证办理提速清单》,出具公证书的期限缩短到10个工作日以内。将全省414家医疗机构的438个临床实验室纳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,每名患者平均缩减就医等待时间2至8小时。办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2.82万人次,转移资金10.84亿元。